心得体会范文

最新学习塘约道路研讨会心得

发布时间:2023-06-06 07:38:13 来源:新高考网

 塘约道路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文一

为了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学习毕节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紧密结合,切实学习贯彻落实以“大党建”统领“大扶贫”、“大安全”、“大大展”的战略部署。2017年2月13日,纳雍县民政局组织召开了《塘约道路》学习大会,党组班子、中层干部和全体党员参会,会议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潘登主持。

会议对《塘约道路》创作背景、主要内容作了简要介绍。《塘约道路》记述了贵州安顺市塘约村,通过巩固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加强党支部在农村中的领导作用,全体村民自愿把承包地确权流转到新成立的“村社一体”合作社里,利用“七权同确”,全村重新组织起来,抱团发展,走集体化道路,做出的突出创造性作为,为当前扶贫攻坚工作开创了新路子,新模式。

学习会议要求,全局干部职工要将《塘约道路》纳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自学范畴。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充分发扬“三自三敢三敢”精神,借鉴“塘约”的成功经验,把《塘约道路》作为扶贫帮扶的鲜活教材,结合民政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方法,做好兜底保障工作,努力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纳雍民政。

塘约道路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文二

初冬时节,走进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一幢幢别致的民居,错落有致地镶嵌在绿树丛中,生机盎然,如诗如画。进村道路、文化广场、街道绿化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让人感受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浓浓氛围。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如今成了全省闻名的“美丽乡村”,更成了远近皆知的“小康村”。

两年前,塘约全村921户、3393人,依靠仅有的4000多亩土地维持生计,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村集体经济不足4万元。,一场洪水更是让塘约村一贫如洗。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帮扶下,塘约村拉开改革序幕,率先成立村级土地流转中心,建立了农村产权确权信息管理平台,对全村土地、林地、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农村房屋、小型水利、集体财产等七权进行确权,明晰了农村产权“身份证”,让农民把产权“揣”在兜里,初步形成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为农村产权交易打下基础。

“‘三权’确立后,我们推动沉睡的农村资源产权进行交易,成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规划,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市场’等模式,鼓励村民用自己的土地经营权参社入股。”塘约村党总支部书记左文学说,按照合作社30%、村集体30%、村民40%的收益分配模式进行利润分成,村民变身股东。

“我家生活越来越红火啦。”说到现在的生活,村民罗保华喜笑颜开。他今年49岁,之前一直在外打工,几年前返家照顾老人,平时承包一些小工程,村里成立合作社后,于去年下半年加入合作社运输队,成为一名司机,每月2100元工资,除了工资收入,他家耕地全部入股合作社,每年可分红3万多元,实现了脱贫。

如今的塘约村,完成土地确权4155.39亩(集体耕地98.23亩),林地2097.92亩(集体林地1252.38亩),房屋482宗(集体房屋1宗),集体水利工程15宗。全村921户农户中,有876户加入合作社,入股土地3843亩。

在合作社带动下,蔬菜、莲藕、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家家户户享受到村庄发展带来的红利,每家都建起了新楼房,过上小康生活。数据显示,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不到4000元提升到的8000元,村集体经济从不足4万元增加到今年6月的170万元。

塘约道路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文三

走进塘约村,放眼望去,错落有致的红顶洋房掩映在青山绿水中,连片种植的蔬菜基地里长满翠绿的大白菜、洋葱,宽敞的硬化路蜿蜒至家家户户。农家乐一家挨着一家,红红的灯笼迎风飘扬;广场上,绿树成荫,人们悠闲地坐在树荫下聊天;庭院里,红花爬上墙壁,花甲老人提着水壶侍弄花草……

山水、绿树、产业、村庄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谁也不曾想到,曾经的塘约村,是一个二类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因交通不便几乎与外界隔绝。几年前,寨子里大多是灰扑扑的低矮瓦房,串户路也坑坑洼洼,每逢雨季都成了稀泥路,村民每日守着几亩耕地过日子,2013年,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村集体经济不足4万元。

干部进村入户了解村民发展意愿。

塘约村辖11个村民组,有921户3393人,只有耕地4863亩。6月3日,一场大雨将塘约村白纸厂村民组淹没,让这个贫困的村庄雪上加霜。该村村民陈达秀回忆,当时洪水来时,她还在睡梦中,“嘭”的一声巨响使她一下子惊醒,只见一股洪水从后门破门而入,迅速蔓延至其他房间。幸好有村支书的救援,她家老少三口才得以脱险。

虽然两年多过去了,但想起当时的情景,村民段淑芳仍心有余悸,她说,那时洪水从门缝里冲进家,没多久就把门冲翻了,一层楼的房子被冲垮,她只能光着脚跑到邻居家的三楼上等待救援。

那一场大雨,塘约村白纸厂村民组的房屋、道路被冲毁,土地尽数淹没,生活用品也被洪水洗劫一空,村民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

此时,如何带领村民度过艰难的岁月,成为摆在村干部面前一道命题。没有资金、没有产业,怎么办?村支书左文学在家里来回踱步,冥思苦想出路。“怎么不成立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洪灾发生后,时任安顺市委书记周建琨赶赴现场,面对基础薄弱的村庄,他给左文学提出这样的思路,并表示全力支持村里发展。书记的话点醒了左文学,增强了他带领村民发展的信心。随后他和村委会筹备合作社,召集村民开会共同商讨。他说:“要发展,靠单家独户肯定不行,必须抱团,把土地集中起来,形成规模效应,才好规划,壮大产业。”

经过村民大会,左文学不断做村民工作,村民也体会到单家独户、分散经营的农村产业模式抵御的风险局限性,纷纷响应。底,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金土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拉开该村改革发展序幕,一场改变塘约村命运的战斗也正式打响。

有关专家表示,合作社的成立,将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程度,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进程,有效解决了农产品生产存在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塘约村的社会生产力。

塘约道路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文四

成立合作社只迈出第一步,塘约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没有现成的样板参考。然而,塘约村人凭借一股闯劲,以党建为引领,率先在安顺市建立了土地流转中心、股份合作中心、金融服务中心、营销信息中心、综合培训中心和权益保障中心“六个中心”,形成“1+6”发展模式,合股联营,村社一体。

随着六大中心投入运营,该村建立了农村产权确权信息管理平台,对全村集体土地、农户承包地、林地、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农村房屋、小型水利、集体财产等“七权”进行确权,明晰了农村产权“身份证”,让农民把产权“揣”在兜里,初步形成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为农村产权交易打下了基础,促进了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了“三产”融合发展的步伐,增强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目前,全村共流转土地745户2860亩,入库农村耕地确权面积4155.39亩(集体耕地98.23亩),林地2097.92亩(集体林地1252.38亩),房屋482宗(集体房屋1塘约村完成土地确权4155.39亩(集体耕地98.23亩),林地2097.92亩(集体林地1252.38亩),集体水利工程15宗。全村921户农户中,有876户加入到金土地合作社,入股土地3843亩,为农业生产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土地确权后,塘约依托合作社,按照“稻鱼共生、休闲观光、科技示范”的发展规划,采取“党总支+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济发展模式,鼓励村民以土地和资金与村集体合股联营,按照合作社30%、村集体30%、村民40%的收益分配模式进行利润分成,促进了村集体与村民的“联产联业”、“联股联心”。同时,突破合作社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常规模式,在村级合作社下设劳务输出公司、建筑公司、运输公司等,有效解决了农村青年、妇女及贫困户就近就业问题,村民既领股金又领薪金,更多改革红利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目前,已发动745户2921人以2860亩土地经营权入股,吸引10名种养能手入社,建立了脆红李种植基地、台农新技术合作基地等基地,种植晚熟脆红李520亩、核桃500亩、软籽石榴200亩、脱毒马铃薯300亩、蔬菜150亩、浅水莲藕150亩、绿化苗木612亩,发展台商蔬菜试验基地20亩、高效科技示范田10亩,以新理念引领农业向广度、深度进军,引导村民念好“山地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走好“特色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使“绿水青山”变成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为解决农业发展风险及资金不足难题,该村引进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入驻塘约村,引导农民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房屋抵押担保贷款,打造“三变”资金保障平台,为合作社提供金融支持,为农民贷款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突破资金发展瓶颈。同时,引导社员和合作社参与农业保险,降低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灾害、市场变动等风险。去年以来,合作社累计为农户提供金融担保贷款金额900多万元,种植熟脆红李、核桃、软籽石榴等经济作物2850余亩;将15宗水利工程评估价值为800余万元,以塘约村金土地合作社作为贷款主体向农村信用社贷款320余万元。

现在,塘约村趟出了一条“三权”促“三变”的改革路子,带领村民奔向小康道路。“通过合作社和农村信用社的相关工作人员对我家的各类产权评估后,根据我的产权价值,我贷款9万元,加上积蓄,在村里承包工程。从今年3月到现在赚了好几万元呢!这样算下来,比我和妻子在外边打工强多了。”村民郭振书笑呵呵地说。

郭振书多年来一直在沿海地区打工,孩子也跟着奔波,上学很不方便。他想要回到家乡,苦于没有收入,回家计划一再推后。今年,听到家乡发展的消息,他和妻子毅然回来,眼看大家在轰轰烈烈发展产业,他也投入到队伍中,并抓住机会,承包村里的“美丽乡村?四在农家”工程,当上了包工头,带领当地20多位村民一起发展。

郭清平在郭振书工地里打工,每天100元收入,除去家里有事耽搁的天数,他一个月有2000多元收入。除此之外,他还将3.5亩土地入股合作社,年底从合作社分到3000元红利。“现在我们家有打工收入,有入股合作社收入,一年至少也有20000元,比起以前在外打工,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了。”郭清平向记者算了一笔账。

如今,塘约村家家户户住上了漂亮的小洋楼,村集体经济从两年前的3.8万元飞跃至的75.6万元,净增71.8万元,并带动180余名村民实现了就业,帮助30余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不到4000元提高到的7859元,翻了一番,过去名不见经传的“穷山寨”变成了和谐富裕的“小康村”。

相关推荐

塘约道路心得体会范文7篇,学习塘约道路心得体会【汇总】

2023-06-19 19:51:31

塘约道路心得体会,塘约道路心得体会范文汇总

2023-06-11 02:42:18

2024年贵州高考理科排名37150名能上哪些大学(原创)

2024-01-23 09:44:48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和温州肯恩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2024-01-23 09:42:16

2024年湖南高考物理排名23650名能上哪些大学(原创)

2024-01-23 09:39:48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2024-01-23 09:37:38

2024年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4-01-23 09:35:11

塘约道路心得体会范文7篇,学习塘约道路心得体会【汇总】

2023-06-19 19:51:31

塘约道路心得体会,塘约道路心得体会范文汇总

2023-06-11 02:42:18

学习塘约道路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2023-06-02 00:01:33

学习塘约道路心得体会_读塘约道路有感

2023-06-04 00:11:30

基层党员群众学习党章心得体会(通用25篇)

2023-06-09 12:30:19

最新学习党员条例心得体会(精选21篇)

2023-06-05 11:25:30

党员最新学习党员条例心得体会(通用27篇)

2023-06-17 07:27:57

最新新闻

大学生军训心得体会800字左右【多篇】

2023-06-17 15:04:54

大学军训心得体会800字通用范文7篇

2023-06-16 05:51:43

大一新生军训心得体会800字六篇

2023-06-14 13:20:07

社区生活部个人工作心得感悟七篇

2023-07-02 16:44:08

最新正身当在立业先心得体会【优秀篇】

2023-06-02 11:11:06

最新正身当在立业先心得体会精选

2023-06-07 08:38:39

正身当在立业先心得体会【优秀篇】

2023-06-14 22:56:15

观看正身当在立业先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2023-06-18 19:54:27

塘约道路心得体会范文7篇,学习塘约道路心得体会【汇总】

2023-06-19 19:51:31

2020年杭州医学院新生学费一年多少钱及每月生活费标准

2023-06-14 20:07:08

恩施中考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中考录取通知书查询

2023-06-15 23: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