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高一高二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4篇

发布时间:2023-06-11 10:08:16 来源:新高考网

1篇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高一高二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4篇

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自然属性??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社会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1、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3、有价值的物品一般有使用价值

☆两者关系:对立统一

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2、①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p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注: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③货币的职能:

A、基本职能:流通手段,只需现实货币,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B、其它职能:(1)贮藏手段,足值的货币

(2)支付手段,交钱与交换时间不同。例:到银行取工资。

(3)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3、纸币:

1、高一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多篇】

2、2021年最新高一政治知识点总结

①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产生:

③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注: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

④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通货膨胀:供小于求;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通货紧缩:供大于求;物价下降,纸币升值;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

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

通货紧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5、信用工具: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

信用卡本质:信用凭证。发行:商业银行优点:方便、安全

支票:本质:支付凭证,种类:转帐支票、现金支票

6、外汇: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影响:本国货币升值,利于进口不利出口,

本国货币贬值,利于出口不利进口,国内物价上涨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②供求影响价格。

市场表现:A、卖方市场:卖方供不应求,价格上升,物以稀为贵

B、买方市场:买方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货多不值钱

③价值决定价格:

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④价值规律

Ⅰ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Ⅱ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⑤价格变动的影响

Ⅰ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互补品和代替品

Ⅱ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2)提高劳动生产率(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居民的收入物价总体水平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措施: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2)商品价格高低,措施:稳定物价,控制物价上涨,这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2、消费类型:

(1)按产品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

(2)特点:不是一成不变,会随经济发展,收入变化而变化,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4、消费观。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5、消费原则: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综合

探究:金钱的重要性:

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从在社会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一定意义上,金钱是财富的象征,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正确的金钱观:

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

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1、生产与消费

分配与交换是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1)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发展、对生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新产业的出现和成长;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与动力

2、生产力

(1)必要性:①解决主要矛盾②*本质要求③体现*的有优越性④增强综合国力⑤提高我国国际地位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⑦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超发达国家(2)如何发展:①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②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改革是*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通过改革,完善*的各项基本制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④加快科技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的根本经济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

国有经济:国有经济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主导作用--国有经济,主体地位--公有制地位)

(1)公有制主体地位:

1、主要体现: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就全国而言)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2、为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①现行的经济制度,适合*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②符合*的本质要求③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④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怎么增强:①深化国有制公司制股份制改革②健全现代企业制度③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1、企业??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的微观基础。国有企业发挥主导作用目的:盈利,本质:经济组织

2、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本质: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1)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各自特点:(看书)

(2)组织机构。决策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执行机构(总经理)和监督机构(监事会)。

(3)优点: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

(4)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5)企业兼并和破产(看书)

3、劳动和就业

(1)劳动和就业的重要性。

①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光荣属于劳动者。

②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③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④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⑤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

(2)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看书)

(3)如何缓解就业压力

①党和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②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Ⅰ自主择业观。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决定干什么。

Ⅱ竞争就业观。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来实现自主择业。

Ⅲ平等就业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Ⅳ多种方式就业观。Ⅴ整体择业观。符合社会需要。

4、维护劳动者权益

(1)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制度的本质要求。

(2)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权利。这些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成为改革开放和*主力军的保证。

(3)原因、具体权利(看书)、做法

(4)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5)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进行维权,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各种投资方式

(1)储蓄存款??便捷储蓄机构?商业银行(以利润为目的,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结算业务

(2)股票??高风险、高回报

(3)债券??稳健{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4)规避风险??保险{人身保险、财产保险}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1、为什幺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为什么实行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看书)

现实经济条件决定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以往几千年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

3、多种分配制度并存按生产要素分配:土地、资本、技术、劳动、管理

4、公平:

(1)表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

(2)如何保证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控制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5、处理好社会公平的关系:效率和公平并重:

效率和公平具有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

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6、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福帮后富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国家预算,国家决算

2、财政的作用:

国家财政是促进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措施: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拉动经济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

3、财政收入:(1)税收收入: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最重要来源

(2)利润收入(3)债务收入(4)其他收入

4、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对财政收入的印象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和分配政策

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例:财政赤字: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5、税收

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种: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意义:(1)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缴纳的各种税收为基础的。

(3)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6、违反税法:偷税、漏税、欠税、抗税

2篇

高二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文化与社会

1、文化是什么(重点)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B.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3)文化的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重点)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6、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重点)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7、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高二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重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重点)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5、优秀文化塑造人生(重点)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日益突出。

6、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高二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

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足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重点)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重点)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重点)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化多样,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6、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重点)

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文化的错误倾向。

7、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或尊重文化多样性)?(4、5、6组合)

8、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那么何为文化传播?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9、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2)人口迁徙。(3)教育。

10、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1、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高二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文化的继承性

(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重点)

(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2)传统文化既有相对稳定性。(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重点)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5、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6、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重点)

(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篇

高二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重点)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重点)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意义: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文化创新的途径(重点)

(1)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古今):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化(古)、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5、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①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过程。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②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继承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③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6、创新与借鉴、融合

①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高二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重点)

(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立足于*的实践.

(3)着眼于古代能够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4)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更加壮丽的篇章。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6、7、8组合)(重点)

6、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7、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8、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9、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地位:它们都足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4)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0、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重点)

(1)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高二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我们的民族精神

1、什么的中华民族精神?(重点)

以爱国主义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重点)

(1)团结统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进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2)爱好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勤劳勇敢: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4)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3、爱国主义:(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在当代中国,发展*,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重点)

4、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重点)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灵魂。

5、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重点)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弘扬民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确保经济建设的*方向。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的需要

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中国发展壮大,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面对这种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4)启示与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6、综合探究:如何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重点)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的实践。

(2)最重要的是发挥*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心骨”的作用。

(3)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4)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5)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

高二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走进文化生活

1、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重点)

文化生活的“喜”:①满足文化需要,充实精神生活②传播科学文化知识③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④引导消费观念,推动生产发展

文化生活的“忧”:①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②迎合低级趣味③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

2、什么是大众文化?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4、什么是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重点)

(1)落后文化:①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成表现出来。

②危害: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③政策: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①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邪教、淫秽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

②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

③政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5、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重点)

(1)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2)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3)*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欺诈勒索等现象。

6、怎样克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响?(怎样克服文化生活的“忧虑”和“阴影”?)(概括)

个人方面:提高眼力,拒绝污染(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要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要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办事,树立法制观念;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不但要有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具有人文精神;等等。

国家方面:依法管理,正确引导。

(1)、文化上:加强*文化建设,奏响主旋律。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政治上:要加强法制建设,使大众传媒的发展依法进行,同时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3)、经济上: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引导人们进行科学的文化消费。等等。只要我们在*文化的百花园中不懈耕耘,人人都能享有充满阳光的文化生活。

4篇

高二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文化

1、什么是*的文化?(重点)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文化。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3、建设*(重点)

(1)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2)意义:是*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要求: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引领风尚。

(4)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引领社会思潮。

4、中共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

5、*,最根本的是坚持*。

6、*的基本内涵:*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7、怎样发展大众文化?(概括)

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必须做到:

(1)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4)大力倡导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宣传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培养人们崇尚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礼会的进步。

8.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

9.建设*的根本任务(根本目标)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高二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1、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2、道德典范具有时代性:不同时代的道德具有不同的内涵。今天,我们把培育“四有”公民,作为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作为*建设的根本任务,就要联系新时期新阶段的实际,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3、*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重点)

(1)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4、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在*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5、树立*的重要性(重点)

*是*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的基础。

6、树立*的必要性(重点)

(1)*为*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全面表达了*思想道德与*相适应、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美德。

(2)*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在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凝结着中华传统道德的精华,又融入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

*充分反映了今天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7、解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就是在*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8、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和思想道德的含义

(1)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知识文化修养。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是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内容。

(2)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

9、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重点):两者是相互相成、相互促进,是统一的。

良好知识文化修养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人们自觉树立正确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作出理性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知识文化修养,有助于人们加强学习自学性,掌握更多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知识文化修养。

相关推荐

2024年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广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4-01-23 09:08:02

2024年河南高考文科排名105750名能上哪些大学(原创)

2024-01-23 09:05:34

甘肃高考一分一段文科217分位次排名多少,217分可以上哪些大学

2024-01-23 09:03:01

2024年广东高考物理排名121650名能上哪些大学(原创)

2024-01-23 09:00:45

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2024-01-23 08:58:26

高一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多篇】

2023-06-08 19:17:26

政府事业单位个人工作总结简短三篇

2023-06-12 06:39:57

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个人工作总结二篇

2023-06-11 20:29:23

机关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四篇

2023-06-03 00:31:12

机关党支部工作总结(通用23篇)

2023-06-05 07:29:47

机关党支部工作总结2000字(通用30篇)

2023-06-19 03:20:10

新版机关党支部工作总结范文(精选29篇)

2023-06-17 11:39:14

最新新闻

最新的清明节“网上祭英烈”活动总结简短(精选22篇)

2023-06-18 20:28:24

中小学清明节网上祭英烈活动总结(精选24篇)

2023-06-19 01:45:32

清明节网上祭英烈活动总结(精选15篇)

2023-06-06 20:41:59

事业单位工作总结范文精辟五篇

2023-06-18 09:01:35

应届生单位实习工作总结范文三篇

2023-06-09 20:29:53

人事专员工作计划及年终总结四篇

2023-06-10 23:46:58

公司人事专员年个人工作年终总结二篇

2023-06-15 10:34:17

行政人事专员年终总结范文6篇

2023-06-03 10:17:02

高一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多篇】

2023-06-08 19:17:26

幼儿园元旦颁奖典礼主持词及串词4篇

2023-06-15 11:06:10

公司优秀员工颁奖典礼主持词三篇

2023-06-04 05:21:51